地址:廣東省東莞市厚街橋頭第三工業區
官方微信
發布時間:2018-05-21 23:16:54點擊率:
性強,便于患者選用及推廣,如益母草膏、蛇膽川貝枇杷膏、龜鹿二仙膏等。定制膏方的特點是辨證處方,一人一方,由藥房或醫院專人制膏,只可為求方者本人服用的“個體化”方藥。
膏方的組成
中藥飲片:飲片是膏方的主體部分,是通過望、聞、問、切的辨證及辨病分析后,根據患者體質及病情需要,并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選取不同功效的中藥搭配成方。一料膏方一般為30~40味中藥,用量為湯劑的10~15倍,總量控制在3千克左右,最多不超過5千克。一料一般服用時間為30~50天。既要考慮到“療疾”,又要考慮到“補虛”,重在辨證,不可堆積補藥而成膏。
細料藥:細料藥是一些參茸和其他貴重藥物的統稱,又稱“細貴藥材”,體現膏方補益虛損功效的中藥組成。如生曬參、鹿茸、海馬、紫河車等。貴重藥物不宜與飲片同煎,以免造成浪費,應小火另煎濃汁,收膏時將藥汁兌入或將人參、冬蟲夏草研成細粉,于收膏時調入膏中,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其藥效。
膠類:藥用及賦型。膠類在膏方配伍中不僅補益虛損,而且有助于膏滋制劑的固定成型。一劑膏方膠的配伍一般為200~400克,可以一膠單用,亦可按需數膠合用。一些低糖無糖的膏方或不易出膏的飲片占多數的膏方,膠量可增至400~600克。
糖類:矯味、藥用及賦型。糖類不僅能掩蓋藥物的苦味,使膏滋便于服用,而且能有一定補益作用,同時能助膏滋制劑固定成型。白糖、紅糖、冰糖和蜂蜜一般用量為500克,飴糖一般用600~800克。糖尿病患者可用無糖的甜味劑,如木糖醇等,一般用200~300克。冰糖為補中益氣、健脾潤肺、化痰止咳;紅糖為益氣補血、健脾暖胃、緩急止痛、活血化瘀;蜂蜜味調補脾胃、潤肺止咳、潤腸通便、緩解止痛;白糖為潤肺生津、補中緩解;飴糖為緩中補虛、生津潤燥。
輔料:黃酒是膏滋加工中必備的輔料,用于浸泡阿膠等動物類藥膠。酒性大熱,味甘、辛,不僅具有矯味矯臭、活血通絡、散寒、引導藥勢的功效,而且又是良好的有機溶媒。一料膏方中黃酒的用量一般為每500克膠類需要用250~500毫升黃酒浸泡并加熱融化。
膏方的制作與保存
浸泡:除去膠類藥物外,將飲片放入潔凈的砂鍋或不銹鋼鍋中,用清水浸沒,一般要泡6小時以上或一夜。
煎藥:將浸過的中藥飲片加水,高出藥面1/3,常規煎藥法煎藥,頭煎約3小時,二、三煎約2小時。將三次的煎液混合、靜置、過濾,取上清液。
濃縮:將上清液煎煮濃縮,先大火后小火,不斷攪拌并撇去浮沫,防止變焦。隨藥汁變厚,要注意調整火候,不能太猛。人參等細料此時可加入,以濃縮至藥汁滴在紙上不散開為度,此為清膏。
收膏:在濃縮汁中加入糖和膠類(事先煉制或烊化),調節火候,充分攪拌。在即將成膏時,兌入黑芝麻、核桃仁等細料藥,邊加邊攪拌,混合均勻。以筷子蘸膏不易滴下,或滴水成珠為度。
盛裝:將成膏趁熱移入容器(經過洗凈消毒干燥),貼上標簽,移入涼膏間,自然放涼,涼透后加蓋,若如未涼透加蓋,極易霉變。采用膏方包裝機包裝時應趁熱。
保存:放置陰涼處低溫貯藏,如能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更佳。舀取膏方的湯勺要洗凈、干燥、固定專用。現在流行塑料袋真空裝。
膏方的質量標準
外觀質量:成品膏中應無糖的結晶析出現象,氣味無焦臭味、異味。膏滋應細膩,黑潤而有光澤,有藥物的清香味,且膏體稠厚適中、呈半固體狀態,達到“色黑如漆,光亮如鏡”的狀態最佳。
內在質量:一是不溶物檢查,取成品5毫升至容器內,加入熱水200毫升,攪拌使膏體溶解,放置3分鐘后觀察,容器內不得有焦塊、藥渣等異物。加入藥粉的膏滋,在加入前檢查,加入后不再檢查不溶物。二是膏方密度檢查,參照藥典。膏方相對密度應不得低于1.4。
膏方的服用
服用季節:春生夏長,秋收冬藏,冬季是萬物生機潛伏的季節,也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佳季節。民間有“冬令進補,來年打虎”的說法。一般要求從“一九”立冬到“九九”即次年立春前后(11月上旬到次年2月上旬),約2個月左右。放寬些,可從霜降到次年春分。隨著儲存條件的改善,少數患者一年四季都可服用膏方。
開路方:就是在服用膏方前,醫生根據服用者的具體情況以及特殊之處,先擬一個小方案,讓他們試服短期的湯藥以觀察服用后的效果,尤其是首次服用膏方者。一般服用1到3周,甚至更長。具有清除余邪、循序漸進、醒脾開胃的重要作用。
膏方與湯劑不同,選用了大量滋補中藥,尤其是加入阿膠、鹿角膠、龜板膠等血肉有情之品,一般來說比較呆滯黏膩,易礙脾生濕,在服用膏方前都要有開路方,主要用調理脾胃,化濕燥濕之法,以提高脾胃運化功能,并袪其濕濁,為膏方的消化吸收創造條件。其次是防止關門留寇,服開路方,祛邪導滯,先清其源,再議固本。
膏方一旦熬制完成,往往需要連續服用一至兩月。有些人初次服用膏方,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適應癥狀,因此,會先使用開路方進行1~2周試探性調補,觀察其服藥反應,病人整體狀況較佳并對醫者所用的藥物較合適后,可以開始進入膏方使用。
服用方法:常用服法有3種,一是含化,即噙化膏方;二可沖服膏方,即白開水沖服;三是調服膏方,即膠質難化膏方,隔水燉熱等。膏方講究空腹服膏,因胃腸空虛,吸收力強,若空腹服用不適,可在半饑半飽時服用,促睡眠的膏方可在睡前15~30分鐘服用;劑量一般每日2次,每次一湯匙(約20~30克)。具體多少應根據膏方的性質、疾病的輕重以及病人的體質等決定。
注意事項:首先是忌口。服膏期間要忌食生蘿卜、萊菔子、綠豆及其制品、醬菜,少食油膩生冷及辛辣的食物,忌飲酒、抽煙。服膏方與喝茶或咖啡時間最好間隔3~4個小時。其次是特殊情況的處理。若遇感冒發熱、食滯需暫停數天,可暫停數日,待病情改善后再服方。舌苔厚膩者,服用猶如雪上加霜。還有不適宜服膏方進補的人群,如急于求效果的人,急性疾病和有感染者,慢性疾病發作期和活動期患者。
婦科運用膏方經驗
圍絕經期綜合征
婦女在絕經期前后,圍繞月經紊亂或絕經出現烘熱汗出、煩躁易怒、潮熱面紅、眩暈耳鳴,心悸失眠、腰背酸痛、面浮肢腫、情志不寧等臨床表現,稱為絕經前后諸證。治療時當注意清熱不宜過于寒涼,祛寒不可過于溫燥,不可妄用攻伐之品,必要時可用激素替代治療,治療同時當配合健康飲食、規律鍛煉,綜合調整。
肝腎陰虛證
臨床表現:絕經前后月經紊亂,先期量少或多,或崩或漏,經色鮮紅;頭暈耳鳴,烘熱汗出,五心煩熱,胸悶脅脹,性急易怒,煩躁不安,失眠多夢,腰膝酸痛,足跟疼痛,皮膚干燥、搔癢,口干舌燥,尿少便秘;舌紅少苔,脈沉弦細。
治法:滋腎柔肝,佐以清心、潛陽。
代表方:左歸丸合二至丸、六味地黃湯、知柏地黃丸等。
基本藥物:滋腎養肝加龜甲、鱉甲、黃精、枸杞子、生熟地、天冬、石斛、桑葚、女貞子、墨旱蓮、五味子、紫河車、山藥、山萸肉等;退熱除蒸加龜甲、鱉甲、知母、黃柏、丹皮、地骨皮、玄參、石斛、百合、青蒿、白薇等;平肝潛陽加煅龍骨、煅牡蠣、珍珠母、紫貝齒、代赭石、石決明等;疏肝理氣加陳皮、薄荷、郁金、佛手片、香櫞、玫瑰花、白芍等;清心除煩加鉤藤、蓮子心、苦丁茶、黃連、郁金、紫丹參、青龍齒等;健脾護胃加太子參、黨參、陳皮、白術、木香、焦山楂、炒麥谷芽等;補腎助陽加菟絲子、鹿角霜、淫羊藿、仙靈脾、仙茅等。
細料及其它:西洋參、蜂蜜、飴糖、黑芝麻、核桃肉等。
脾腎陽虛證
臨床表現:斷經前后,經行量多,經色黯淡,或崩中漏下,面色晦暗,神疲倦怠,烘熱汗出,腰酸肢冷,浮腫尿少,大便稀溏,伴有頭昏腦脹,憂郁善忘,心緒不寧,夜寐不安,脘腹滿悶,噯氣吞酸,納食量少,夜寐不安;舌胖苔白滑,脈沉細弱。
治法:溫腎扶陽、健脾利濕,佐以寧心。
代表方:右歸丸合二仙湯、桂附理中湯、真武湯。
基本藥物:補腎助陽加菟絲子、仙靈脾、淫羊藿、鹿角片、補骨脂、益智仁、仙茅、巴戟天、紫石英等;溫中暖脾加附子、干姜、吳茱萸、高良姜等;健脾利濕加黨參、黃芪、蒼術、白術、茯苓、薏仁、白扁豆等;行氣護胃加焦三仙、木香、陳皮、佛手片、蘇梗等;滋腎陰加炙龜甲、炙鱉甲、黃精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墨旱蓮、五味子、紫河車等。
細料及其它:冬蟲夏草、紅參、黑芝麻、胡桃肉、天山雪蓮等。
加減:形寒肢冷明顯,加細辛、桑枝、桂枝、肉桂;失眠多夢者,加郁金、茯神、酸棗仁、合歡皮、遠志;夾有瘀血者,加桃仁、紅花、澤蘭、益母草,紫丹參。
膏方治療產后身痛
產褥期內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、疼痛、麻木、重著者,俗稱“產后風”。因產后營血虧虛,經脈失養或風寒濕邪乘虛而入,稽留關節經絡所致。常見證型為風寒證、血瘀證、血虛證、腎虛證。
風寒證
臨床表現:產后關節疼痛,屈伸不利,痛無定處,或冷痛劇烈,宛如針刺,得熱則舒,或關節腫脹,麻木重著,伴惡寒怕風;舌淡苔薄白,脈濡細。
治法:養血祛風,散寒除濕。
代表方:獨活寄生湯加減。
基本用藥:散寒祛風加防風、羌活、桂枝、荊芥、白芷、紫蘇、生姜、蒼術;散寒除濕加威靈仙、獨活、木瓜、蠶沙、伸筋草、尋骨風、海風藤;養血加熟地、制首烏、當歸、雞血藤、首烏藤、紫河車等;活血化瘀加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澤蘭、益母草、懷牛膝、三七、山楂;培元護胃加白術、雞內金、苡仁、扁豆、六神曲、淮山藥、炒谷芽等。
細料及其它:太子參、黃酒、木糖醇、桂圓肉等。
加減:濕重者,加川樸、蒼術、防己、薏苡仁;關節痛劇者,加延胡索、川烏、草烏;惡露不暢者,加丹參、益母草。
血瘀證
臨床表現:產后身痛,尤見上下肢及腰背疼痛、麻木、發硬、重著腫脹、屈伸不利,惡露量少,色黯有塊,小腹疼痛拒按;舌黯,苔白,脈弦澀。
治法:養血活血,化瘀祛濕。
代表方:身痛逐瘀湯加減。
基本用藥:活血化瘀加紫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澤蘭、益母草、川牛膝、僵蠶、全蝎、蜈蚣等;養血加熟地、制首烏、當歸、雞血藤、阿膠等;培元護胃加白術、炙黃芪、雞內金、苡仁、扁豆、六神曲、山藥、炒谷芽、佛手片、陳皮等。
細料及其它:太子參、生曬參、黃酒、桂圓肉等。
加減:關節疼痛劇烈,加虎杖、透骨草、制草烏;惡露下行不暢,腹痛拒按,加生蒲黃、紅花,或加桂枝;腹脹酸痛,加木香、枳殼、香附;若痛處不溫,喜熱熨者,加姜黃、桂枝、川烏、草烏。
血虛證
臨床表現:產后遍身關節酸楚疼痛,肢體麻木,面色萎黃,頭暈心悸,納谷不香;舌淡苔薄,脈細弱。
治法:養血益氣,溫經通絡。
代表方: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。
基本用藥:養血加熟地、制首烏、當歸、白芍、龍眼肉、阿膠、紫河車等;益氣加太子參、黨參、黃芪、白術、紅景天等;溫經加肉桂、附子、艾葉、吳茱萸、炮姜、小茴香、川椒等;活血化瘀加丹參、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澤蘭、益母草、三七等;培元護胃加白術、茯苓、苡仁、扁豆、六神曲、山藥、炒谷芽等。
細料及其它:生曬參、木糖醇、阿膠、桂圓肉、黑芝麻。
加減:頭暈心悸、氣短懶言,加黨參、柴胡、升麻;產時失血過多,加阿膠、首烏藤、當歸、熟地、補骨脂;關節疼痛,身體麻木,加地龍、威靈仙、穿山甲、羌獨活;腰痛者,加杜仲、狗脊。
腎虛證
臨床表現:產后腰酸膝軟、足跟疼痛,艱于俯仰,頭暈耳鳴,夜尿多;舌淡黯,脈沉細弦。
治法:補腎養血,強腰壯骨。
代表方:養榮壯腎湯。
基本藥物:補益肝腎加黃精、玉竹、杞子、首烏、鱉甲、龜板、山萸肉、桑葚、仙靈脾、仙茅等;養血加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龍眼肉、阿膠、紫河車等;益氣加太子參、黨參、黃芪、白術、紅景天等;培元護胃加白術、苡仁、扁豆、六神曲、山藥、橘紅、陳皮等。
細料及其它:黨參、木糖醇、鹿角膠、桂圓肉、黑芝麻。
加減:下腹冷痛喜暖者,加紫石英、巴戟肉、仙靈脾;頭暈目澀者,加枸杞子、女貞子。
膏方處方思路
膏方處方原則
君劑:膏方中君劑與一般中藥方中君藥不同,并非單藥或兩藥,而是針對主病或主證,選取一方或兩方相合。
臣劑:佐君者謂之臣,在開具君劑之后,則進一步擬定臣劑。臣劑之用意在糾偏,調和氣血陰陽。
佐劑:起輔助作用的藥物。在膏方中,佐劑常起到保護胃氣作用,因補藥較多,不易消化,時而影響食欲,故方中加入調理脾胃和理氣消導的藥物,如木香、神曲、雞內金、谷麥芽等。
使劑:引經藥和調和藥,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,或調和諸藥的藥物。膏方中引經藥、蜂蜜、黃酒者歸為此類。
膏方的特點
動靜相對:膏方內多含補益氣血陰陽的藥物,其性黏膩難化,若純補峻補,會妨氣礙血,留邪內閉,故配方用藥必須動靜結合,配以辛香走竄或理氣之“動藥”,才能補而不滯。如重者、滋膩者為靜,輕者、淡薄者為動;養陰生津為靜,補氣宣味為動;補血養血為靜,祛瘀活血為動;補肝養肝為靜,疏肝理氣為動;補腎填精為靜,健脾化濕為動;健脾益氣為靜,消導積滯為動;血藥為靜,氣藥為動,血中氣藥,氣中血藥;有些藥物在不同配方、針對不同病情可有雙重作用。
寒溫并用:臨床中純寒純熱的病性較少見,故用藥當寒溫并用,去藥物之偏性以存其用。如用桂枝、淫羊藿、仙茅、菟絲子、巴戟天等溫補陽氣;再配以生地黃甘潤制其燥、甘草緩制其毒。若偏溫之品過多時再佐以黃芩等苦寒藥物。
以平為期:治病必求于本,體質為本,病證為標,治本即是治體。膏方并非單純之補劑,也包含救偏卻病之義,故膏方之選藥,須視個人體質而施以平補、溫補、清補、澀補之藥,亦須視疾病病根,而施以生津、益氣、固津、養血之藥。膏方是治病之中求滋養、攻邪之中求補虛、扶正之中防斂邪、補虛之中防壅滯,以平為期。
膏方用藥細節
香甜藥:黨參、黃芪、地黃、黃精、玉竹、百合、麥冬、天冬、北沙參、瓜蔞、山茱萸、當歸、女貞子、五味子、枸杞子、肉蓯蓉、補骨脂、龍眼肉、石斛等。出膏量大,宜占1/3以上,可改善成品膏的氣味和口感。
色重藥:地黃、黨參、百合、天冬、麥冬、玉竹、當歸、炙甘草、山楂、大棗、木瓜、瓜蔞、龍眼肉、枸杞子、川芎等。可改善成品膏的氣味和口感。
含淀粉藥:茯苓、山藥、薏苡仁、芡實、天花粉、谷芽、麥芽、浮小麥、土茯苓、法半夏等。
芳香藥:砂仁、白豆蔻、肉豆蔻、草豆蔻、草果等,使用時適宜50~60克/料。白芷、檀香、玳玳花、玫瑰花、青皮、陳皮、小茴香、桃仁、杏仁等,使用時適宜小于100克/料。可用佛手、香櫞代替青皮、陳皮,減少對出膏量的影響。紅景天顏色和氣味均佳,使用時適宜200~300克/料。
辛散藥: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獨活等,使用時適宜小于100克/料。
味苦藥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夏枯草、川貝、浙貝、遠志、蓮子心、決明子、龍膽草、苦參等,使用時適宜小于30克/料。
花及全草類藥:金銀花、菊花、荷花、仙鶴草、旱蓮草、白花蛇舌草等,使用時易減少出膏量。
礦物、貝殼類藥:石膏、滑石、代赭石、磁石、龍骨、牡蠣、珍珠母、烏賊骨等,易減少出膏量。
動物藥:僵蠶、地龍、水蛭、五靈脂、全蝎、刺猬皮、蛇蛻、蜈蚣、紫河車等,需注意有較強異味。
花粉藥:蒲黃、海金沙等,易減少出膏量。
貴細藥:人參、西洋參、冬蟲夏草、藏紅花、川貝、沉香、三七、麝香、靈芝、靈芝孢子粉、珍珠粉等,以及蛤蚧、琥珀、熊膽粉、牛黃等(有異味),需要研細粉另煎。
藥食兩用藥:桂圓、黑芝麻、桑椹、山楂、梨、核桃、大棗等,口味良好,適宜長期服用。
膠類藥:阿膠、鹿角膠、龜甲膠,可以使成品膏潤滑、粘稠、光亮。
輔料:蜂蜜、冰糖、紅糖、白糖、飴糖、木糖醇等,可以調節口味,增稠。
上一篇:怎樣服中藥煎劑
下一篇:制作蜜丸前,蜂蜜的選擇與煉制
東莞市大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©
粵ICP備2023130463號
技術支持:東莞網站建設